如何一眼识别“黑代理”:学会这四招,保证不入坑
2020年5月28日孟晚舟事件过后,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0年5月28日项目来源:广东院士联合会
毛炳权院士
毛炳权院士1933年11月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38年秋在东莞城入小学,1945开始,先后在私立明生中学和东莞中学就读。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应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保送进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学习,1954年保送至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学习。1959年,毛炳权分配至成都工学院,在塑料、化纤、高分子等教研室任教,讲授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学,并从事醛类聚合物研究。1971年,调至北京化工研究院,先后任课题组长、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在北京化工研究院工作的40多年里,毛炳权一直从事聚烯烃结构、性能、聚合工艺与催化剂研究工作。
至今在国内外刊物累计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国内外专利80余项,授权30余项。累计获国家发明奖三项,省部级奖11项。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1995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和材料学部),现任北京化工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内多家大学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及国内多家化工刊物编委和顾问。
院士团队
毛炳权院士目前主要进行所在单位的技术开发指导工作,目前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团队。但在毛炳权院士开发的聚丙烯催化剂的基础上,北京化工研究院已经形成聚丙烯催化剂的专业部室,主要进行适用于不同聚丙烯生产工艺的高性能聚烯烃催化剂的开发,所开发的多种聚丙烯催化剂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重点研究方向
以高分子化工产业为基础,主要进行烯烃聚合催化剂、聚合机理、聚合工艺、聚烯烃结构与性能关系等研究,重点进行高性能聚丙烯催化剂的自主创新,开发聚烯烃催化剂新产品,并进行相关聚烯烃工艺以及新产品的开发,以促进我国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科研成果
1、领导的课题组开发了活性高、定向能力高,颗粒形态好的络合ⅱ型催化剂,并与其它单位合作开发了我国独创的、世界上最早的无脱灰、无脱无规物、无造粒的“三无”丙烯间歇液相本体聚合新工艺。
应用前景:填补我国聚丙烯催化剂空白,奠定中国聚丙烯催化剂技术基础。此技术1982年获得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2、1984年开发了新一代聚烯烃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研究,“用于烯烃聚合和共聚合的催化剂体系”获中、美、日欧洲多国专利,并以许可费1500万美元转让给美国菲利普石油公司(2003年增至1800万美元),催化剂(国内称为n催化剂)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此项技术在1993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3、解决了球形氯化镁载体结构稳定性、比表面、颗粒径大小可控等一系列难题,完成“聚丙烯球形催化剂”的“八五”攻关科研任务,成功开发dq球形催化剂。
应用前景:
催化剂制得的聚烯烃颗粒大小均匀、呈圆球形,可以免除造粒工序。dq催化剂1997年获中国专利,已在国内大、中型聚丙烯生产装置中推广应用,并大量出口东南亚及中东国家,获很高评价。2003年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发明专利
用于烯烃聚合和共聚合的催化剂体系
烯烃聚合用的球形催化剂组分、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球形催化剂
用于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制法和用途
用于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制法和该催化剂的应用
一种镁化合物负载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组分及其制法和应用
一种氯化镁负载茂金属催化剂组分及其制法和应用
一种使聚丙烯等规度易调的催化剂及其活性组分的制法和该催化剂的应用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份、制备方法及应用
服务高层次人才,搭建高层次人才项目合作,禾才在行动。
科研团队:北京化工研究院
项目名称:高分子材料
项目类型:新材料
项目合作:合作推广
项目简介:
北京化工研究院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建设有国家聚烯烃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形成了有机原料、催化剂、聚合工艺、产品应用、分析表征、制品检测一体化的研发体系,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催化剂、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应用技术,可合作方向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以及应用技术。
如果您的公司有相关需求,欢迎联系禾才科技,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服务。联系电话:400-780-8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