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家企业科创板终止上市,半数原因竟都是因为……
2021年4月8日制造型企业想推陈出新?小蛮腰“分腰”借你一点灵感
2021年4月16日前段时间,我们刚聊了。近日,华为“造车”又有了新动向。
4月12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公司第18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华为要做汽车界的“intel inside”。
明明技术已经堪比特斯拉,却坚持“不造车”的华为,究竟是为什么呢?
01/华为“不造车”的坚持
华为的“造车”传言,已经在网络上流传了好几年,如今依旧不绝于耳。
最早关于“造车”的官方消息源于2019年5月,任正非正式签发文件,批准成立智能汽车m6米乐网页版的解决方案bu。
bu(business unit),是指经营单元,虽然地位不算很高,但也代表了华为未来的战略方向。于是当时就有人预测,华为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2020年11月,智能汽车m6米乐网页版的解决方案bu正式并入华为消费者bg(business group),其战略地位更加显而易见。
于是就有不知道哪里传来的小道消息称:“华为汽车已经造出来了,明年底上市,12月或明年一季度发布。”
面对市场的花式传闻,华为的回应一贯明确,只有五个字:不会造车。
2019年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徐直军就表示“华为不会造车”
并且在内部文件中还对员工明令禁止:“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华为公司内部发布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
通过华为的回应可以看出,“不造车”是华为板上钉钉的坚持。无论舆论呼声多么高涨,无论与之合作的车企股票如何飙涨,华为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立场。
02/不造车,却要做“intel inside”
虽然明确了自己不造整车,但身为科技公司的华为还是进军了汽车行业。
但华为的战略与特斯拉不同,特斯拉是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售出成品;而华为的身份更像是一个系统提供者,和车企合作,帮助他们造好车。
纵观华为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华为一开始的定位一直都是底层技术。
比如我们现在知道的华为手机业务,华为最初并不想做,只想发展信息网络。但由于欧洲市场要求,如果想要在欧洲建设基站,必须提供廉价好用3g手机,华为不得已才硬着头皮上,没想到一不小心就成了老大。
现在造车基本没有这个困境,华为只想做核心配置,不想做整车。这对于华为来说,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精通的事;对造车企业来说,也让他们少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双方可以合作共赢。
只要看一看华为有关造车的专利,就能知道其所言非虚。
到现在为止,在相关网站搜索华为与汽车相关的专利,一共有1983条信息,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软件有关,并没有与汽车相关的专利。
华为自动驾驶相关专利
由此可见,除非华为面临不得不造整车的窘境,否则应该不会轻易涉足整车制造。
03/华为的目标,是帮助车企
将华为和特斯拉、苹果做类比都不准确,华为造车对标的其实是博世(bosch)。
目前的车企制造汽车,基本都是造一个外壳,购买外来的动力系统和电子系统,使其成为一辆完成的车。
那动力系统和电子系统谁来做?就要有专门的一级供应商。在全球,博世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它为全球车企提供完整的芯片、电路和动力系统支持,虽然车标上不会有博世的名字,但几乎每一辆车都会有博世参与的身影。
华为如今的目标,就是成为下一个博世,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的整体化m6米乐网页版的解决方案。
2020年北京车展,华为就发布了多合一动力的m6米乐网页版的解决方案,将自己的芯片、通信和自动驾驶打包成了一个整体,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华为多合一动力系统
这个系统,将动力系统、通信系统和自动驾驶模块都打包在了一起,和华为合作的车企只要拿过去安在车里,马上就能直接用。
现在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着剧烈转变,智能汽车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华为在此时入局,既是能力所致,也是时代所推。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入局,华为未来势必将面临一场腥风血雨,但挑战即为机遇。
“华为不造车,但要帮车企造好车”的理念,不但是华为的机会,更是中国车企一次崛起的机会。
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全球造车之战,正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