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2022年产业领域科技攻关专项开始申报
2021年10月21日@南海企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产品有补贴!速来申报→
2021年10月22日2021年高企认定已结束,2022年高企重新认定即将开启。
申报过高企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期只有三年,在三年有效期满之后,需要进行企业的重新认定申请。
目前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词典里已没有“复审”概念了,企业想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初次认定和重新认定两种情况,而两者之间的要求和流程几乎完全相同。
尽管如此,依旧有一些企业虽然通过了高企的初次认定,却在重新认定时遗憾落榜,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重新认定失败的原因分析
■ 原因一:政策趋严格
近几年,国家对于高新企业认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进行高企认定的企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政府针对高企的评审趋势整体趋严,工作思路早已从“数量倍增”转为“树标提质”,高企申报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审核标准也不断提高。
■ 原因二:评审新标准
相比前几年的标准,现在的高企评审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如果企业所有知识产权获证的时间都是同一时间段,会被质疑为临时包装,不被认可或分数极低;
2. 企业系统填报的软件著作权,区级组织现场考察时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演示操作,所演示的功能需与系统提交的软著申请表中描述的功能一致,演示人员必须是参与本项目的研发人员。部分地区要求对软件的源码进行修改,及功能确认;
3. 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也即我们常说的“三表一致”;
4. 企业核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须提供对应的合同、发票、知识产权证明;
5. 产学研协议的签订时间需在2019-2021年,申报当年签订的不予计分,且需提供产学研合作的记录证明(如项目支出的发票及凭证等);
6. 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整体的逻辑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专家评审、国家备案过程中,重点考核提交资料中是否体现“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技术领域”之间的相关性;
7. 成果转化、组织管理水平部分考核越趋严格:2021年高企网络评审结果显示,成果转化和组织管理水平的得分普遍偏低,只是简单提供产品合同发票、模板化的制度模板、框架型产学研合作、自建性质的研发机构,都不能获取专家的认可,或评分较低。
【二】企业应该如何合理规划?
基于以上认定形势,2021年到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应提前进行提前规划:
■ 知识产权:ⅱ类知识产权数量至少5件以上、ⅰ类知识产权至少1件以上
知识产权是高企申报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认定评审的主要得分项。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转让、受让)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在本年度内提前完成。
■ 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10%
– 科技人员数量指标不能刚好过线,应尽可能统计所有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
– 科技人员必须入职缴社保或个税183天以上;
– 研发组织架构完善合理,所设置岗位、职务清楚得当、安排合理。
■ 研发费用:收入在5000万以下的,占比5%以上;5000万-2亿之间的,占比4%以上;2亿以上的,占比3%
– 研发费用结构合理,对于不同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结构明细特征各有不同。
– 研发辅助账或专账规范合理,在年度审计报告、汇算清缴报告中进行披露,所披露数据保持一致。
■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
1. 高新产品名称、合同发票规范,检测报告与产品说明要体现所定的高新技术产品。
2. 高新技术产品(ps表)论述跟技术领域的相关性贴切,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指标、竞争优势以及知识产权支撑突出,提升高新技术产品价值。
3. 高新产品的佐证资料,除合同、发票建议提供第三方的产品认定、检测报告等来佐证。
■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1.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
2. 科技成果转化的计算是按照一个成果对应一个转化,要想获得高分必须产生15个不同的科技成果,尽量多申请相关知识产权等;每个成果确认转化为不同的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检测、查新、试用等证明。
■ 研发组织管理水平:
研发组织管理水平的审查较往年更加严格,核实意见表中增加了企业是否有实际岗位运行的考察,企业不能通过格式模版化简单处理。
■ 成长性评价:
成长性的评价主要根据企业近三年的财务数据,计算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净资产增长率,得出相应分值。
对于成长性低于5分的企业,打分风险比较大,专家评审时也提出了成长性弱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销售收入成长性不好的情况,更要完善其三方面材料。
■ 领域选择:
2016年国家四部委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进行了较大调整,很多企业自身技术很好,但在领域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导致申报结果不理想。
建议企业进行重新认定时结合自身研究开发项目、产品、专利技术等来选择对应的领域,做到研发项目、产品、专利、领域的四点统一。